张优怀
广东省信用研究会会长、研究员、中共党员,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特聘委员。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法人代表。兼任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融资租赁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政府企业政策研究学者,长期从事决策与管理科学、民营经济、区域经济、企业集群理论、企业信用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主持中国企业信用论坛首届、二届华南峰会,南方企业家论坛及海峡两岸诚信论坛;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信用建设是重要抓手;创立“五师一体”企业信用建设体系模型,得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肯定。
张优怀会长与厉以宁先生在一起。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直播经济创新生态系统
张优怀
世界一流湾区是世界经济创新的圣地,是引领世界经济创新的“火车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否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取决于大湾区能否产生世界级的创新能力。世界经济创新历史表明,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来自这个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湾区创新生态系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性战略工程。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一国两制”条件下建设的,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经济湾区,亟需推动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直播经济借助发达的互联网经济,以网聚力,构建线上线下粤港澳超大世界级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是构建粤港澳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路径选择。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世界一流的直播经济创新湾区,不仅有利于深化港澳与内地的融合,推动“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还有利于带动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球生产中心+全球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我国引领新一轮创新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提供重要空间载体。
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共生关系的经济共同体,也是一个基于长期信任关系形成的松散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根据国外研究定义,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备完善合作创新支持体系的群落,其内部各个创新主体通过发挥各自的异质性,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实现价值创造,并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的网络关系。根据国内研究定义,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系统要素载体的复杂网络结构,通过组织间的网络协作,深入整合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有效汇聚,为网络中各个主体带来价值创造,实现各个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动的考察,我们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以及创新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和最新商业模式的密集涌现。
世界三大湾区旧金山、纽约、东京,是因为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良好,产生了强大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具有颠覆性力量的创新能力,因而能够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世界级创新湾区是因为它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诸多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各类创新主体高效联动,还有法治化、市场化的环境以及“敢于冒险、包容失败”的文化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9+2”城市群组成。湾区环境开放包容,产业体系完备,经济实力雄厚,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已具备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而打造世界一流的直播经济创新湾区,需要引起湾区各界及直播经济界的认同和努力,协同构建直播经济创新生态系统。
直播经济起源于2005年,爆发于2016年。从PC端发展到今天的移动端,直播经济作为直播与营销两种业态相融合的产物,能够在我国大爆发,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历史蓄能和时代赋能。直播经济具备强体验和短流通的双重优势。其高成长性、产业化与多元化的特征成为现代经济新商业模式之一。“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在疫情的背景下,直播电商更成为传统行业转型与自救的一场“及时雨”。不仅是直播助农,直播美妆、菜农、健身、美食,甚至直播卖房、卖车,直播经济成为一个“风口”一个靓丽的风景!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响应政策添“柴”添“火”,这火也越烧越旺,有燎原之势,有改变千年传统商业模式之势。想当初李嘉诚不就是靠走街串巷推销塑料花成就长江实业商业帝国吗?改革开放之初一批批国企供销员推销产品闯出国企改革血路?别看这些直播带货网红主持人,说不定他们就是十年、二十年后的“董明珠”呢!因此今天直播电商热,可以说是双循环经济战略的预演。直播带货渐成中国商品销售新风尚,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走进网络直播间带货的不仅有网络达人、企业家、个体工商户,还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演艺名人等。直播带货成为许多商家和企业的销售新出路,在中国各大电商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上,几乎随时都能看到直播带货的场景。未来的潜力或许尚待观察,但当下的好处却是实实在在。化妆品、水果、服装、家电,甚至重型卡车,直播带货的商品范围迅速向各个领域扩张。5月15日晚,企业家董明珠现身京东直播间,为格力电器进行直播带货,3个多小时成交额突破7亿元,创下家电行业直播带货最高成交纪录。据广东省邮政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直播电商在2020年全面爆发。1至8月全省开展电商直播361.8万场、上架商品1.3亿次、观看人数178.3亿人次,直播达人主播数、自播店铺数和直播场次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电商格局的变化,直播电商快件有望成为广东邮政快递企业的又一业务增长极。
直播经济为广东注入新的澎湃活力。广东以及佛山、东莞、中山等地相继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引导直播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广东制造”让世界看到了广东乃至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2020年春秋广交会搬上线上,将直播经济推上高峰。随着跨境电商、线上展会等外贸新业态迅猛发展,第127、128届网上广交会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积累国际资源的新舞台。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对进出口经营模式的未来或前景有了更新的认识,开始主动调整思路,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真正推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随着5G时代的来临,直播带货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作为一种新业态,直播经济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建设的现实基础
直播经济是网络直播技术、社会消费潮流和消费者个人价值觉醒等一系列动因的综合。直播经济在我国的大爆发,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历史蓄能和时代赋能。建设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而构建一个直播经济湾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类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也需要集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还需要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首先,湾区聚集了直播经济创新基本要素和市场动能,互联网技术与湾区商务创新活动蔚然成风。
从直播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来看,湾区完善的产业链是支撑其规模迅速扩大的有力后盾,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是其发展的基本前提,功能互补性明显的巨型城市群以及稳定超大的消费力和不断增长客源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5G以及物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科技创新支持为其正常运营提供了基本保障。
香港澳门航运、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十分发达,在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一直位于亚洲前列。跨境电商服务探索超前。深圳、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强大。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城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规模庞大,创新活动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构成创新型企业的综合型产业体系,奠定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基本格局。目前湾区形成了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西岸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了一批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组成的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由此而形成了创新的产业基础和市场。
其次,湾区聚集了直播经济发展壮大支持力量,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成为其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是新知识产生的载体和创新人才集聚的地方,粤港澳大湾区有173所高校,其中5所是世界100强大学,高于世界三大湾区。香港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五所大学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广州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一批国内名校以及一大批高等院校。深圳有异军突起的深圳大学等。如粤港澳直播电商青年创业孵化基地4月28日在广州、香港等地“云启动”,计划用3年时间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1000名以上“直播达人”,助力孵化100个以上粤港澳青年自有网红品牌。
再次,湾区日趋优良的开放、包容的环境,有利于激发直播经济创新活力。湾区拥有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已形成了包括航空、航海、高铁、高速公路等在内的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已形成了包括金融、法律、咨询等在内的创新专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以“引得进来,走得出去”国际化开放商务体系。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促进高技术企业诞生、成长。香港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高,是湾区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桥头堡”。澳门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与欧盟、葡语系国家联系密切,加入了106 项国际公约或多边条约,是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重要桥梁。
湾区在构建直播经济创新系统过程中,能够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要素流动和组合的制度性障碍,有效地将上述创新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必将形成。
构建世界一流直播经济创新湾区的战略选择
根据创新活动的内在规律,参照国内外创新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突破。
一、推进湾区创新资源优势互补,构建湾区直播创新合作平台
湾区创新资源各具特色,应加大力度优势互补,将直播经济创新资源进一步有效组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合力以产生巨大的创新能量。要在总结已有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市产业分工合作机制,打造湾区直播经济产业链良性循环的创新系统。
粤港澳三地在产业经济基础、贸易服务、金融科技与产品生产设计等方面各有千秋,资源互补性很强,需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合作体系,提升湾区创新效率。要充分利用港澳两个国际性城市所具有的连接国际资源的便利,发挥这两个“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大力引进国际直播创新资源和市场资源。要发挥深圳雄厚的新技术研发优势、高科技产业规模优势和科技创新的制度性经验,通过产业合作等途径,激发出深圳科技创新能量向珠三角的溢出效应。要利用广州、东莞、珠海等城市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将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创新产品批量生产。要充分发掘广州所拥有庞大的直播人员队伍、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和直播网红产业资源,以及便捷的连接国内市场通道的作用与功能,充分发挥广州这座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建立一批区域创新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并融合,共享创新资源,打造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群落。
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湾区直播经济创新人才高地
湾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众多高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鼓励国内有实力的院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在湾区联合办学,开设直播经济专业,培养一批国际化创新型人才。湾区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湾区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要探索湾区内转学和学分互认机制,搭建跨区域人才交流平台,推动湾区的高校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交流。要完善湾区大学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也要培养学生国际化网红主播人才和营销直播专业技能。
湾区各级政府还要制定引才计划,建立更加科学、务实、完善的知识型外籍人才引进机制和技术移民制度体系,提升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探索高效有力落实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的户口、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湾区要共同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兼容并包、宽松创业”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释放人才的创新潜能。
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增强金融对直播经济的支持力度
湾区要协同建设粤港澳核心金融圈,助力湾区直播创新经济发展。坚持创新与投资相互促进,培育发展直播经济创新系统。要完善面向创新的“正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强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湾区各级政府要落实对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力度,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直播行业,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推进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同时,完善粤港澳区域股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规模,让三地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资金能为湾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支持。
湾区要充分发挥香港“变压器”、“翻译器”“转化器”的作用,减小内地与境外金融市场在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理念、监管方式战略与决策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影响,推进内地企业跨境融资和跨境电商服务。要依托澳门自由港的优势,发展特色金融,关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领域服务,打造中葡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资租赁平台。要推动湾区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与联通,实现金融产品互认、资金互通、市场互联。要进一步完善深港通、沪港通、新股通等资本市场联通机制,让更多海外资金进入内地市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进一步放宽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广东市场的条件,让内地企业可以获得香港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推动内地企业开展国内外兼并重组和跨界并购。
四、加强湾区的制度衔接,推进直播经济制度创新
制度安排的作用重于技术演进自身。构建湾区直播经济创新生态系统,要加强三地间的制度对接,完善跨区域政府间的协商协调机制,促进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互动融合。
要做好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加强各城市的协调与沟通,打造创新的利益共同体。要构建湾区直播经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逐步统一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统一技术研发、使用、考核等标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央政府参与的区域创新合作委员会,作为湾区创新合作的权威指导机构,协调和规范创新活动,保障和促进三地创新合作项目的实施。要发挥湾区商会、协会、咨询机构和智库等中间组织的作用,鼓励企业界、专业服务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共商共议,共同促进湾区各领域合作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跨境商事仲裁、粤港澳版权登记、司法协助合作、区际律师事务所等跨区域的法律服务组织与机构,为企业跨境创新与创业提供法律支持。要逐渐消除行政壁垒,完善区际法制体系,打造湾区协调开放、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使创新要素自由且高效流动、创新主体跨区域深入合作,为直播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直播经济创新湾区,将成为国内外经贸以及科创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有利于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激发湾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